Friday 15 February 2008

Colin Lawson, Classical Clarinet 柯林.勞森

現任英國皇家音樂院院長 (Director of Royal College of Music)、古單簧管資深教授 (ARCM Classical Clarinet) 、歷史性室內樂演奏教授 (Historical Performance Ensemble Classes)。

為伯明罕大學藝術碩士 (MA)、音樂博士 (Doctor of Music),曾就讀牛津大學,並以18世紀單簧管之論文獲頒伯明罕大學之藝術碩士。

Colin Lawson 曾任教於亞伯丁大學 (Aberdeen University) 、 謝菲德大學 (Sheffield University) 及倫敦大學 (London University),2001-2005年於湯馬斯谷大學 (Thames Valley University) 擔任副校長之職,而後任英國皇家音樂院院長至今。

演奏方面,則為國際級古單簧管演奏家,於許多英國一流古樂團擔任首席之職,包括漢諾威古樂團 (The Hanover Band), 英國古樂團 (The English Concert)與倫敦古典樂團 (The London Classical Players) 等,並經常灌錄唱片及巡迴世界演出。身為獨奏家,曾於紐約林肯中心與卡內基音樂廳等國際各大音樂廳舉行獨奏會,其錄音曾被BBC音樂雜誌 (BBC Music Magazine) 等樂評讚譽為 「當代首席古單簧管演奏家」。

其亦著作等身,為劍橋大學單簧管教材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the Clarinet) 、歷史性演奏系列教材 (Cambridge Handbooks to the Historical Performance of Music) 與2003年版本管弦樂教材 (Cambridge Companion to the Orchestra) 編者、劍橋大學莫札特單簧管協奏曲與布拉姆斯單簧管五重奏 (Cambridge Handbooks to Mozart’s Clarinet Concerto and Brahms’s Clarinet Quintet) 作者,並著有介紹與早期單簧管書籍等。

以上資料來源:
Royal College of Music

Sunday 3 February 2008

Powell Flute Testing in Taipei

因為最近有朋友想要升級長笛,我們便一同四處尋覓,試吹各種長笛,包括Muramatzu, Sankyo和大名鼎鼎的Powell。

Powell我是久仰大名但從未吹過,身邊同學大多吹Muramatzu或Altus,也很少有機會聽到其他廠牌長笛的聲音,因此對這次試吹興致勃勃。

Powell的長笛材質從純銀、K金到白金都有,分為Signature、Conservatory、Custom和Sonare四大類,價格則是隨材質、種類與細部構造有極大差異,不過簡單來說Signature「只」要20多萬台幣,算是最低價的學生級長笛,而Custom14K金或純白金長笛則要價100萬多以上呢!

長笛試吹有幾個小小重點:
1.音色。
長笛製作材質(尤其是頭管)和唇板結構對於音色有相當大的影響,而金、白金或銀的音色差異的優劣,其實相當見仁見智,各有大批支持者,要吵起來還真能吵個沒完。不過我個人是頗為認同Trevor Wye所言:「長笛音色和金屬市場價格有何關係?」音色辨認應該要憑耳朵,而非價格高低才是(不過他自己也說他學生都不管這些跑去買金笛或白金笛,人性弱點實在難免XD)。

2.各音域的音色與音響。
一般而言,長笛低音域不易吹奏與共鳴、中音域容易吹奏但薄弱、高音域共鳴強音量大;因此在測試各音域時,便要朝相反的方向進行,試吹該支長笛低音域是否容易共鳴、中音域是否容易吹破、高音域是否能容易吹出極小聲而不失美麗的音色,除了使用長音測試之外,也試試看快速斷奏短促的氣和吐舌是否容易成功(註一)。

3.音列與機械構造。
長笛有幾種常見的音列,如:Boehm-Lot-Cooper及Brannen-Cooper Kingma System等,以音孔的大小與排列的細微差異,影響長笛吹奏的音準。試吹時很難用肉眼比較音孔差異,所以必須依賴吹奏泛音與正常指法的音高,來辨別音列的音準差異。最明顯的差異通常會在D、C sharp和B,用泛音吹奏各音域比較便可明顯分辨。據說Powell以音列準確聞名(註二),但我也有在音樂會聽過Powell金笛但音準糟糕至極的經驗,因此可見吹奏者技巧仍具極大影響。


當天我們試吹了Signature、Conservatory和Custom系列純銀、金包銀(Aurumite®)、10K、14K、19.5K及白金笛頭等。

我個人覺得和平時吹的Muramatzu相較而言,Powell按鍵相當輕軟,鍵與音孔距離似乎稍微短一些,按習慣的話其實滿輕鬆。音準方面,當天試吹感想是Conservatory與Custom音列頗為準確,不過Signature就不太準,尤其是C sharp與尾管D音音準偏離稍微明顯。

Custom 銀笛聲音相當嘹亮,兼具音列準確之優點;而金包銀(Aurumite®)材質則似乎是Powell專利,以金銀管在極低溫下相互套疊而非電鍍而成,融合銀笛嘹亮與金笛甜美的音色,是相當有趣的材質,也是想買金笛但預算稍低的好選擇。另外更換crown也可以輕易改變音色,例如銀頭換成金crown立刻聲音轉為金笛感覺,很好玩耶~(而且花費就更低了 XD)

14K金吹起來比銀笛稍微沈重一些,充滿金笛甜美溫暖的聲音,而19.5K明顯沈重許多,需要更強大的支撐與送氣,白金頭則是比金笛更有集中感和亮度,至於高下優劣,就是個人喜好問題。有趣的發現是,Powell Custom系列高音域非常好吹,可以輕易吹出極弱音但不失亮度。

1月31日跑去旁聽Philippe Lesgourgues大師班,意外發現有Powell長笛展示,而且還有我上回無緣得見的木製長笛,當場大玩特玩了起來。

當天展示的木製長笛是金鍵款,據說會稍微掩蓋木質本身的音色。我試吹感想則是笛子相當沈重,暖笛時間需求稍長,低音比較難發聲等,而音列則維持Custom系列一貫水準十分準確,音色介於木質感覺和金屬之間,溫暖厚實而稍帶金屬亮度,相當有趣。

短笛也非常好吹,比我吹過師大音樂系和管樂隊買的更容易吹出清晰響亮的音色,高音不會太過刺耳,連低音域的音色也相當乾淨。

而Custom系列銀笛、14K金笛和白金頭也有試吹,當天我反覆嘗試高音F sharp從極弱漸強至極強,都相當容易吹奏,音色穩定且戲劇性十分強烈,居然還被一旁偷聽的老師Philippe Lesgourgues稱讚吹得不錯(其實是因為長笛很棒的關係),害我好心動 囧

當天因為笛頭展示甚多,也試吹Philharmonic型和Venti型的吹頭,Venti型居然完全吹不出聲音!當場大吃一驚。幸好換了Philharmonic就是習慣的笛頭形狀,馬上又可以輕易吹出好聲音,鬆了一大口氣呢 XD

另外也有展示旅法義大利長笛製作者Faulisi的笛頭。二者相比我覺得Powell極端容易吹出響亮音色,屬於直率澄澈毫不掩飾的聲音,而Faulisi的音色就較為含蓄委婉,好像名門淑媛女兒家心事,會在心裡多彎幾折才款款道出那般,二者各有千秋。

不過話說回來,又是個人喜好的問題了。


(註一)我知道這些要求其實與個人功力有絕對關係,如果是大師即使一把不怎麼樣的長笛也照樣可以吹得很好。不過在這裡僅僅針對長笛試吹而言,不討論練習技巧與程度的問題。
(註二)來源不明,如果錯誤請指正。

延伸閱讀:
Powell Flute.com
My Space: Powell Flute

Friday 1 February 2008

2008 Jean-François Lagrost's Master Class



20080124 Jean-François Lagrost's Master Class

讓-弗朗索瓦.拉格斯特 (Jean-François Lagrost),出生於法國阿爾薩斯省,高中畢業後前往巴黎跟隨Genevieve Amar, Vicens Prats 以及Michel Rousseau學習長笛,並於巴黎大學專攻20世紀音樂史,均獲得國家文憑,現任Asnieres音樂院和Kremlin-bicetre音樂院長笛教授。

2000年起跟隨日本Tozan音樂院法國代表Sozan Kariya大師學習日本傳統笛尺八,經常參加西方及日本器樂演奏音樂會,於2004年獲得尺八準教授文憑,2007年進而獲得尺八教授文憑,並於Asnieres音樂院和Kremlin-bicetre音樂院教授尺八傳統音樂。

演出經歷方面,曾獲得國內及國際多個演奏比賽大獎,如:歐洲蒙蒂笛埃音樂大賽長笛大獎 (1996)及巴黎市音樂賽長笛大獎 (1995),並擔任巴黎聯合音樂院管弦樂團長笛首席(1996-1997)、巴黎長笛樂團首席獨奏長笛(1999-2007)等。

我當天準備了J.S. Bach: Sonata in b minor, BWV 1030 以及W.A. Mozart: Concerto in G, K.313 ,伴奏找不到人,所以主辦單位的姊姊當場幫我抓了一個幫很多學生伴奏的男生,就這麼完全沒合過便上了台。

一開始先吹Bach Sonata in b。由於之前練習聽過很多遍Rampal的CD錄音,雖然伴奏不熟悉這首曲目,也尚且能持續演奏。老師除了稱讚風格詮釋十分正統外,指出吹奏時候要看著遠方(好像很抽象?:P),亦即想像將聲音吹到演奏廳底端,才會將聲音傳送出去,而不是悶在譜架前面,算是我們一般在小房間練習很容易犯的毛病。

另外,高音弱音大跳,則指導需如同聲樂家一般,將共鳴集中在後腦上半部,彷彿頭被無形繩子拉起一般,而且氣盡量不要過度向孔內吹。我依樣畫葫蘆後,果然相當容易吹奏呢~

而第二樂章則是被指導不要過度使用抖音,應該是屬於風格問題。些許錯誤迅速改正之後,便不浪費時間馬上進入Mozart Concerto in G。第一樂章第一個樂句老師認為應該要在不改變音量之下,做出Maestoso 和 Cantabile的變化,第二樂章則是要想成二分音符慢板大句,第一句要好好聽鋼琴(樂團)的聲音接進來。

1小時課程緊湊,迅速吹過4個樂章(Bach 2個、Mozart 2個)修改一些小地方就結束了。



拍照時間老師一開始很正經,後來因為被拿相機的姊姊提示便比出YA的手勢,我後來才知道原來他娶了日本妻子,想必應該很習慣拍照比YA吧 XD 還幫我在海報上簽名(註一),寫了"Magnifique flute! Continue!"給我呢~

因為答應參加週五晚間小型音樂會演出,當天也就順便去旁聽。

其中我覺得很有趣的是老師指導強弱音的用力方式,說強音要使用下腹部力量向下,但弱音則需使用肋骨部位向上施力,練習方式是吹奏強弱長音各一,慢慢感受施力方式的不同。那個上課的妹妹非常努力學習,結果下來之後說肋骨好痛! XD



老師上課非常認真,而且課程緊湊每天都排到晚上7點,因此最後一天8點的小型音樂會就有些可惜。

除了我和一位素未謀面的伴奏合了一次就上台演奏Bach Sonata in b之外,主辦姊姊則和古箏合奏一首改編過的尺八古箏二重奏曲,老師則吹奏Prokofiev Sonata第三和第四樂章,演出並不是很完美(一方面是他離開法國前2天,主辦姊姊才要求他吹這首),我想是由於準備時間不足外加過度疲勞的緣故,教學和演奏果然難以兼顧呀~

不過,音樂會最後老師的日本尺八演奏,卻相當震懾人心。僅僅5個孔的竹製樂器,居然可以依靠上下調整吹奏角度吹出完整的七聲音階!而且樂譜還是文字譜(都山流)在場沒人看得懂,簡直是唐代音樂重現呢!


(註一)其實是主辦姊姊熱心幫忙要求,我從來都不會去要簽名,上次Trevor Wye大師營湊熱鬧簽了一本他寫的練習曲除外 :P


延伸閱讀:
Wikipedia-尺八
歐亞藝術交流協會台灣辦事處